:導體計畫今年循著銅離子與藍銅蛋白流動的經脈上山(金瓜)下海(金門),我們在後殖民情境採掘自己以求獨立、在後疫情以分子機器向深海跨物種尋求共存的生機。走在價值與物質相互侵蝕的泥濘之路,跨越和平之橋(W. G. Sebald, 1980)此行彷彿在為倖存的可能把脈*。
:秉持著計畫要「軟爛」的我,光想要飛大家到金門準備一切就覺得一點也不輕鬆。不過好像一切還是順利完成了~潮間帶一種迷幻的咕嚕咕嚕聲音就像是整個計畫帶給我的感覺,看不見是什麼東西,但是在水與土之間,呼吸著、運轉著、滑動著。
:參加導體計畫,冥想所愛之物,與化石同在,期盼與眾生一同脫離焦慮躁動、皮膚過敏、內臟過勞、重聽耳背、過度開採之苦。
:導體是一個彼此連繫(原子排列)、打破既有鍵結(釋放出電子)、形成迴圈、流動能量的媒介。在鱟鱟走讀裡,參與者們在不同的層次上將自己轉化成導體,彼此連繫。在講座與踏查活動裡吸收新知、在工作坊裡開放感受,最後產製並釋放出具反身意義的回饋,可能是文字、照片、圖像、影像,藉此形成能量的再流動。我們是導體,我們是媒介。
*血管,「vein」源自拉丁語 「vena」,也指「水道、金屬脈、人的天賦或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