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箭回歸了

1 views

 

安迪·沃荷的《毛澤東》(1972

 

余友涵的《毛夢露》(1994

 

  

「雙生/複相曾是永生的保證,如今卻成為死亡可怕的先行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919

 

當它在國際雙年展和紐約的專門調查展覽中首次出現時,人們不知道該如何理解「政治波普」這樣的詞彙。一方面,根據批評家記錄,西方觀眾很欣慰地發現在他們閱讀的作品中,直接抨擊和反對政府的作品數量正以蓬勃之勢上升。  其中,安迪·沃荷風格作品蓬勃發展,成為了暴君的眼中釘、肉中刺。在藝術家看來,對毛主席的珍貴頭像如此肆意加工,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在撰寫本文時,各種面值人民幣上的頭像仍然是毛主席頭像,絲毫沒有打擊黨內霸權的意向。事實上,美國人曾經經歷過類似的情感。殘酷的天安門鎮壓讓他們震驚,一聽到就害怕地想後退,再加上新自由貿易主義的傳播和大量關於「血汗工廠」的駭人故事,他們的內心開始掙扎和扭打。因此,可想而知,當他們看到面對當代專制,民間自發地主張個體權利、湧現反政府言論及抽象藝術作品時,是多麼地欣慰。

批評者通常能很快地將這種簡單的態度灌輸給他人。  他們向讀者保證,他們知道的遠不止事情的表面。畢竟,他們在後現代主義的建構中受過適當的教育。和霍蘭德·科特 (Holland Carter)一樣,他們熱衷於強調,正如霍蘭德·科特所做的那樣,偉大領袖的藝術誇張化肖像並不一定是煽動反政府的。相反,它們證實了「中國普羅大眾對毛澤東的態度:批判但同時又深深懷念著。」  又或許所有這些毛澤東肖像更多地與西方觀察者的確認偏誤有關。正如眾多歷史學家所觀察到的那樣,政治波普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國際受眾和收藏家對此類作品的熱衷。   這些色彩鮮艷、畫著人物的畫布充滿了人們對沃霍爾這樣的西方偶像的昭然敬意,深受入門教科書編撰者和新興收藏家的喜愛。而波普政客可以獲得雙重好處,其一是間接向其觀眾展示一種惡性的東方思維,使得中國藝術探索一直陷於對美國創新的笨拙重復,  這也契合MTV時代人們常引用的黑格爾格言,即「中國的特點是對事物完全具有缺乏想象力的理解。」

但也許一個全新的遊戲正在進行。 確實,最早的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批判接受將火力集中於其與外部歷史的內在不可通約這點上。批評家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於1993年寫道:「蔑視中國先鋒派的行為在中國的體制內合理存在併發生,但在我們的體制中卻不好解讀。」  這也是說的過去的。但其行動卻似乎很好辨認: 引用一點安迪·沃荷 – 列支敦士登勞森伯格式的大眾媒介圖像,借用新表現主義的慣用畫風,添加些許杜尚風格,再結合相關的中國特色內容,如:難以忍受地無處不在的毛澤東肖像、面部模糊的普通中國人以及神聖和帶藝術性的文字。將其融合加工一下,你就已經完美地完成了政治波普、憤世嫉俗的現實主義作品。

20世紀90年代中國藝術出現在世界舞台上,這實際上是由其他許多方面的發展和變化帶來的。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文化大革命的創傷仍未痊癒,中國共產黨正努力指引其國家走不同的道路,即後來眾所皆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的重點是一個具有影響深遠的經濟自由化計劃。  在這條路上,中國先是穩步增長,然後飛速增長。在20世紀80年代,GDP翻了一番。也正是在這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當代藝術首次成為中國的一個文化和審美現象。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儘管出現了第一次互聯網泡沫與經濟大蕭條,中國的GDP增長驚人,達1000%以上,  接著,中國藝術衝出中國,走上了世界舞台。在這期間,天安門事件徹底鎮壓了政治改革訴求,而驚人的經濟變革卻帶來了無法想象的文化停滯。正如創造這個術語的批評家李憲庭所說,這一以引用為特色的政治波普藝術,「刻畫了消除意義這一現實。」  在一個腳踩在裂谷兩端的世界里,分歧會一天天擴大。

在這個勇敢的新世界里,當一個國家發現其又重回世界舞台中心時,藝術絕非其唯一有價值的出口。事實上,中國成為一個國際製造業強國,出口總值從1984年的250億美元猛增到2003年的近4000億美元。  如今,它每月輸出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商品。  雖然地緣政治戰略和地方政治混亂在中國的飛速發展中發揮了作用,但如果沒有全球高科技消費品需求的爆炸式增長,中國也不可能作為製造業巨頭迅速崛起。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世界舞台的主要看點是前所未有地快速的科技發展。首先,每個家庭都開始有計算機,每個小孩都開始有筆記本電腦,緊接著每個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或智能手錶),到處都能看到人們使用電子閱覽器,而天空上都飛著無人機。很快,物聯網的支持者會承諾每個閃閃發光的石英工作台面上都有一個智能功放,研發能給自己水果櫃補貨的自能冰箱,以及能讓我們可以不再忍受因溫度調解不當帶來的不舒適感的智能恆溫器。每年,越來越多這類專用技術勞動結晶從深圳港口發往世界各地。

回到1979年。在市場改革初期,中共決定堅持與試圖利用中國龐大且生產力十足的勞動力市場的外國企業進行談判,促使它們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帝國主義通過強制清政府簽署不平等貿易協議這一陰影仍然留存在中國的政治心態中,共產黨領袖知道他們必須保護其市場體制免受外國干涉。當然,他們意識到國家需要大量國外投資來實現經濟現代化,但這些國外投資又會帶來問題。外國人要想在中國開展業務,只能通過與中資公司或中間人合作。美國公司可以在中國工廠生產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卻不能擁有該製造工廠。

這種合資公司的方式迅速加快了知識資本從西方向中國的轉移,這些知識資本包括尋常的最佳管理實踐和極具價值的專利技術。山寨品泛濫,尤其是在時尚領域。 「經典品牌」從巴黎奢侈品設計師手中奪取了寶貴的市場份額,而其他「無品牌」公司則委託同一家工廠生產相似的高級時裝,  簡直是從同一塊布上剪裁出來。在每個可以想象到的領域都出現了類似的模仿,在網上我們可以找出無數打擦邊球的搞笑案例,比如Sony PolystationBlueBerry智能手機和iPohone。在中國西南昆明,一群富有進取心的企業家開設了一家Apple產品翻新店,專門銷售正版或者山寨蘋果平板電腦,就像真的一樣,人們很難區分。  山寨是一個廣東粵語俚語,專門指這類假冒行為。山寨也潛藏在中國當代藝術的表皮。  到處借一點,然後融合羅森奎斯特的風格。例如余友涵,就像是中國的安迪·沃荷。

 

  

安迪·沃荷 1985                          史蒂夫·喬布斯    

這個故事中的藝術部分和經濟部分遙相呼應,都具備一樣的特點。想想史蒂夫喬布斯和安迪·沃荷之間的押韻,身著獨特黑色高領毛衣,有不同的想法。 大膽的藝術實驗的故事成為有遠見的商業創新的故事。 正如托馬斯·克羅(Tom Crow)提醒我們的那樣,「前衛是文化產業研發進化的先行者」  又或者是前衛派滿足了所有行業的研發需求,而不僅僅是文化藝術。而從相反的角度看,山寨被認為是前實驗的反面,不利於研究。在這塊貧瘠的土壤上,真正的創新永遠不會繁榮。  一個十分當代、硅谷式詮釋啟蒙時代(甚至是中世紀)的東方想像:從語言、文化、甚至到基因的局限。

 

 

雷軍的小米與史蒂夫·喬布斯的蘋果對比圖(2018/6

也是在這裡,其複雜的本質才變得尤其有趣和重要。近期的發展表明中國合資公司模式的最終目的(可能並不是最初的目的)不僅僅是在與外國競爭中爭取邊緣的小部分利潤。相反,中國本地的合作夥伴一直在同外購者合作,以尋求最終在中國乃至世界舞台上完全取代其外國投資者。煩人的山寨者正在快速變成現實的敵人。其實,這一現象在藝術界已成現實。當沃霍爾等人還在富有的國際拍賣巡回會上給作品添加高高的水印時,中國已經包攬了全球大多數的新建博物館,同時也出現了最多的新興百萬富翁收藏家。  這些收藏家越來越傾向於在自己國家採購。回到科技世界,像淘寶和小米這樣的網絡公司,起初是完全模仿eBayApple,但現在已經發展成熟,打入國際市場,對eBayApple造成了威脅。同時,這一C2C(中國山寨)模式開始逐步被淘汰。微信這一超級應用正陷於一場爭奪社交媒體和移動支付市場的酣戰之中。且技術專家提醒我們,戰爭的天平將會傾斜。

在即將到來的AI革命中(有人將其比喻成電的商業化),很明顯中國佔上風。

我們看到的是,歷史的天平可能開始由西方向中國傾斜。周恩來關於法國革命的結果有一句名言,即,現在說什麼都為時尚早。

隨著貿易戰的鼓聲日益響亮,邁克爾皮爾斯伯里博士(Michael Pillsbury)最近成為美國右翼新聞媒體的固定嘉賓,被特朗普總統稱為「研究中國的首席權威」。他對中國惡劣地緣政治意圖的警告越來越強烈。 他的書《百年馬拉松》已經成為美國貿易鷹派經常討論的話題,無論是在保守的電視媒體上,還是金融人士酒吧閒聊中。 只有當一位前高級外交關係官員承諾揭露「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的秘密戰略」時,福克斯電視台「Fox  and Friends」節目才會有如此大的反響。該官員並非常大方地指出,這是被上任政府忽視了的信息。

《百年馬拉松》開篇提出的論點為全球當代藝術節提供了一個針對更大文明衝突的比例模型。  2012年,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邀請藝術家蔡國強在博物館25週年慶典上演出他的招牌煙花作品之一。蔡先生選擇了其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首次展示的作品:製作一棵巨大的松樹,背後是濃濃的黑煙籠罩。這個委員被美國媒體宣傳成是對「壓迫性藝術文化的反抗」,史密森尼自己的新聞稿也如是說。但作為一個真實的事件,它意義比較難理解。我記得當時冷得縮著身子,在一群觀眾中等待即將發生的一幕。每一輪煙花爆炸時,它都會在十一月的灰色天空中發射一片鮮明的煙霧。當三次鮮明的樹狀煙霧消散後,我不太確定我究竟看到了什麼。

但是,皮爾斯伯里,一個骯臟的伎倆已施展在我們所有人身上。那天,當他也在觀眾席上時,他說他「和其他人一起鼓掌」,但是過後,他很快就發現煙火下的文化雙關。 通過與不具名叛徒”的秘密會面,皮爾斯伯里得知了蔡受到黨內青睞。蔡燃放顯示中國實力的珍貴象徵煙花這一事件收到了西方各界的贊美,據說這些黨內得知這一具有諷刺意味的事情後還歡呼了。據皮爾斯伯里選擇不知名的一家中文網站報道,能在華盛頓國家廣場上炸掉一棵聖誕樹煙花是一次尤為珍貴的勝利。

可能吧。

 

 

蔡國強,草船借箭(1998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果皮爾斯伯里試圖在蔡國強的藝術中尋找中國地緣政治機制戰略的證據,那他是選錯了作品。 1998年,蔡為《蛻變突破: 中國新藝術展》貢獻了一個標誌性作品,這是在天安門事件二十年後中國藝術最重要的巡回回顧展之一。草船借箭,一個安裝在天花板上的雕塑,上面是一艘鑲嵌有數百隻箭的漁船,這暗指一個中國古老軍事典故。據說,古代將軍諸葛亮用其戰術才能,解決了面臨的兩個緊迫問題,第一,彈藥短缺;第二,下屬不服其命令。他向敵軍駐紮點發起進攻,在一個大霧天氣將無人駕駛的船隊伍駛向敵軍。敵軍發起一陣箭雨反攻,諸葛設法偷偷地取回該船隊 ,從而實現了彈藥補給。  借用、改造然後重新利用,這是數千年來形成的技術轉移策略。

這個典故里蘊含著山寨泛濫的詭辯理論。當我們看到余又涵和安迪·沃荷作品對比、或者雷軍與喬布斯的對比圖時,我們面對的其實是我們自己射出去的箭。

 

1.安德魯·所羅門,《他們的諷刺、幽默(和藝術)才能救中國》,《紐約時報》,1993/12/19。在線查詢https://www.nytimes.com/1993/12/19/magazine/their-irony-humor-and-art-can-save-china.html(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2.霍蘭德·科特,《雙龍頭的藝術》,《紐約時報》,1998/12/13。在線查詢https://www.nytimes.com/1998/12/13/arts/art-that-s-a-dragon-with-two-heads.html(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3. 同上。

4. 見魯曉鵬《中國:跨國視覺性與全球後現代性》中對國際波普藝術招待會的探討(Palo Alto, 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出版社,2001144-6.

 

5. Peggy Wang,《新觀眾,新能量:1993年中國當代藝術創作展》MoMA Posts 2015/8/19。在線查詢https://post.at.moma.org/content_items/612-new-audiences-new-  energy-producing-and-exhibiting-contemporary-chinese-art-in-1993(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6.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第一部分:東方世界》歷史哲學。譯者不詳。在線查詢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i/lectures1.htm (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7. 所羅門, 《他們的諷刺》。

8. 該術語的詳細歷史請參見徐中約的《中國如果沒有毛澤東》,(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168-205。該術語在當代國際貿易辯論中的概述請參見克里斯·巴克利的《習近平思想闡述:新時代新思想》,《紐約時報》,2018/2/26https://www.nytimes.com/2018/02/26/world/asia/xi-jinping-thought-explained-a-new-ideology-for-a-new- era.html (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9.《衛報》,《中國GDP1980年以來的變化》,數據中心,2012/3/23。在線查詢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2012/mar/23/china-gdp-since-1980(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10. 李憲庭, 《89後藝術的冷漠與解構》,《中國當代藝術:基本文獻》。Wu Hung(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10),164

11. Javier Silva-Ruete,給秘魯中央銀行的演說《中國出口額的發展》。在線查詢https://www.imf.org/en/News/Articles/2015/09/28/04/53/sp030706(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12.《中國在20183月至20193月每月出口價值(以十億美元計)》在線查詢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1616/monthly-value-of-exports-from-china/(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13. 對考慮期專題一個很好的綜述請參見安·芬威克的《中國人民共和國股權式合資企業:第一個五年評估》,《商務律師》40. 3 (1985/5), pp. 839-878

14. Yiling Pan, 《中國的奢侈品抄襲者說他們是奢侈品迷》,《精日傳媒》,2018/3/6https://jingdaily.com/fake- manufacturers-luxury/(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Marc Bain,《中國的非品牌奢侈品像仿冒品,只有一個重要區別》,Quartz2018/5/15https://qz.com/1278501/unbranded-luxury-items-in-china-are- like-knockoffs-with-one-vital-difference/(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15. Uri Freedman, 《歡迎來到中國的冒牌蘋果手機店》,《大西洋月刊》2011/7

16. 對「山寨」關於西方思想傳統深入的理論歷史請參見Byung-Chul Han,《山寨:中國解構主義》trans Philippa Hurd(馬薩諸塞州劍橋市: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2017)。《中國當代藝術》沒有對「fakeness」這一習語進行分析,但在Caroline Jones 《贋品|工廠》可以找到。她分析了Ai Wei WeiAndy Warhol的工作室實踐,並指出Wei一邊盜用Warhol對委託勞動力的比喻修辭,一邊又特別優待傳統手工藝品。

17. 托馬斯·克羅, 《通俗文化中的現代藝術》(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耶魯大學出版社,1996),35.

18. 經常引用的McKinsey一個報告稱中國為「海綿式創新」,只是簡單地吸收他人的觀點。《哈佛商業評論》曾尖銳地指出「中國為什麼不能創新」,並以此為文章標題。參見麥肯錫公司報告《中國對全球創新的影響》,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5,第4頁;Regina M. Abrami et. Al,《中國為什麼不能創新》,《哈佛商業評論》2014/3.

19.《經濟學人》,《中國為博物館「瘋狂」》,2018/8https://www.economist.com/special- report/2018/08/14/mad-about-museums(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Oliver Giles, 《中國新一代收藏家改變了藝術界》,有線電視新聞網,2017/10/6https://www.cnn.com/style/article/chinas-young-art-collectors/index.html(上次訪問時間:2019/5/22)。

20. 對中國科技業競爭模仿策略很好的概述請見李開復,《AI 未來:中國、硅谷和世界新秩序》,(紐約:哈考特出版社,2018)。本文章的寫作靈感來自於李開復的書。

21. 這個多次使用的引述可能是誤譯。周恩來可能是在說1968年抗議而不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見Richard McGregor, 《周恩來的隱晦警告碰上誤譯》,《金融時報》,2011/6/11

22. Michael Pillsbury,《百年馬拉松: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的秘密戰略》,(紐約:亨利·霍爾特出版公司,2015),1-5.

23. 魯曉鵬,《中國現代性與全球生命政治:研究文學和視覺文化》(夏威夷檀香山:夏威夷大學出版社,2007),102

Tags:

Subscribe my Newsletter for Daily Inspirations from Design & Art. Let's stay updated!

@2025 – SCREE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