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的透鏡看北韓

崔元準的《萬壽台的大師班》

1 views

崔元準的紀錄片《萬壽台的大師班》(2013-2015) 正在紐約新美術館三年展中展覽(Feb 25-May 24, 2015)。這其實是一部還未完成的劇情片長度的紀錄片,屬於崔氏還在進行中的同名藝術計劃–《萬壽台的大師班》。這個作品標題引用北韓金日成政府成立的藝術宣傳工作室「萬壽台」,它自1969年起在非洲超過16個國家設立了分部,並且承擔以下的外交任務: 建立可以宣揚當地政府的政治力量以及北韓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紀念碑,雕像以及建築,用來拉攏非洲國家支持北韓在聯合國中的一席之地。簡而言之,崔氏的計劃旨在調查有關萬壽台在非洲製造的北韓政治宣傳藝術作品,現今這在南韓是無法見到的。

Che Onejoon. Mansudae Master Class. Film Stills of HD three channel video, 40min.

2013-2015 (Ongoing project). © 2015 the artist.

《萬壽台的大師班》包括一系列的錄像裝置,在某些變體版本當中,有關萬壽台以及政治宣傳的文獻,還有萬壽台在非洲所做的雕塑的微型複製品都跟著錄像一同展出。在新美術館這次的展示中,崔氏的新電影是在電影放映室播放,早先的單頻錄像裝置則與那些萬壽台雕塑的複製品以及攝影作品在展覽空間展出。作者本人聲明他將萬壽台的作品視為北韓文化的一部分,「並非藝術,而是我們與北韓的橋梁」。儘管他否認這些北韓–非洲政治關係產物的當中也有美學的維度,在他的新片中,這些紀念碑看起來卻不像瘋狂的政治宣傳,反而是美的匠人之作並且呈現出視覺語言的力量。那些雕塑以及半浮雕有時候呈現的是非洲的政治家,有時是人民—包括工人,農民,軍人,他們舉起手臂,或者手持武器,堅定地望著遠方。這些人像在面貌還有身體上有著混合並模糊的—介於亞洲人與非洲人之間的特徵。

崔氏在辛巴威以及賽內加爾訪問了那些涉入萬壽台工作以及北韓外交關係的當地人,大部份受訪者討論的都是政治,只有Doreen Sibanda, 辛巴威國家藝廊的館長探討了有關藝術語言的問題。她舉一在Harare的雕塑群為例,說它曾引起當地人的關注,憂心它宣示北韓的政治力量,但其實除此之外,「它是非常英雄式的,」因為它的視覺語言是社會寫實主義,「在這種意義上它其實非常適當」。由於北韓必須與當地政府合作,他的意識形態需要被翻譯成當地的政治力量,在很多時候,這些紀念碑卻變成當地人會面還有逗留的公共空間,它們其實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僅僅散播北韓的政治宣傳。另一個片子裡出現的有名的爭論便是2010年所建的《非洲文藝復興》紀念碑,由塞內加爾建築師Pierre Goudia本於總統Abdoulaya Wade的概念而設計,經萬壽台的力量所建成,這個雕塑的視覺語言被批評為「斯大林主義」。

Che Onejoon. Mansudae Master Class. Film Stills of HD 3 channel video, 40min.

2013-2015 (Ongoing project). © 2015 the artist.

迄今,崔氏已經到非洲做了三次實地調查,在那裡拍攝了紀錄片,做研究,以及訪問當地人。《萬壽台的大師班》系列中的第一件錄像作品是2013年發表的,每次去非洲一趟,崔都會再加入新的影像,他將每一個版本的變體都視為一獨特的作品,它們曾在不同國際展覽中展示,包括2014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韓國館,2014年的首爾媒體藝術雙年展,2015年的新美術館三年展。

崔元準是從攝影開始接觸藝術: 當時他剛從職業學校畢業,在服兵役期間,他的工作是拍攝那些違法的政治抗爭者,這些人被記錄以後會下獄。由於記錄攝影是崔氏做影像作品的開始,他後來的錄像作品在取景和節奏上面與攝影作品相近。冷戰還有南韓的軍事遺跡是崔氏在《萬壽台的大師班》作品之前主要的關注: 他拍攝了南韓政府在首爾附近建的地下碉堡,以及北韓用來運送間諜的地下通道。

Che Onejoon. Mansudae Master Class. Film Stills of HD 3 channel video, 40min.

2013-2015 (Ongoing project). © 2015 the artist.

Che Onejoon. Archive Installation of Mansudae Master Class (Consists of Communism Books by South Korea, Communism books by North Korea and Rodong Sinmun (News Paper of Worker’s Party in North Korea), SeMA. Biennale Mediacity Seoul 2014. © 2015 the artist.

由於萬壽台的事跡前所未有,作者的雄心勃勃成功地帶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萬壽台的大師班》的視覺語言非常強烈,但崔氏又特意使用紀錄片的中立語言來呈現,他現在正把影片編輯成一部劇情片長度的電影,並且想將它售給電視台。而我們的問題是,這個作品將怎麼作為藝術被看待,這種文化產物,如果終將進入大眾媒體,它的身份是什麼?—根據崔元準,他認為這是電影文類的一種擴張,不僅僅是一種商業化。

在追溯萬壽台事蹟的過程中,崔氏沒有與任何一位萬壽台的大師見面,他說,「我努力試了。」

Tags:

Subscribe my Newsletter for Daily Inspirations from Design & Art. Let's stay updated!

@2025 – SCREE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