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agan!!! 

前蘇聯的怪誕過去唱和著混亂的當下

3 views

Balagan!!!前蘇聯及其他神祕地方的當代藝術 在柏林十一月的微微風雨中開幕了, 這展覽是北方藝術季(Nordwind Festival)的活動之一,展覽地點總共有三處: Momentum Art, Max Liebermann Haus (布蘭登堡門基金會) 以及Kühlhaus Gleisdreieck。《Balagan》一展探討的是與balagen美學相關的當代視覺文化: balagan原是一俄文詞,譯為「混亂」或者「遊樂園」。根據策展人David Elliott的說法,可被解讀為一種存在各種視覺藝術當中的反哲學及美學。這個展覽便是以批判性的角度來看後共產主義時代的政治,並且模糊了現實以及虛幻之間的界線,作品呈現出當代視覺文化當中的各種矛盾的品質: 溫柔的暴力,冷漠的慾望,荒誕的現實,慶賀的無聊,原始的前衛,醜陋的美學。

這個展覽呈現了來自14個國家的75位藝術家,期許探討冷戰以後的藝術家如何面對前蘇聯的過去與現在, 既使前蘇聯已經解體,東歐地區的文化氛圍仍然延續,藝術家在過去與現在交雜的,時空錯亂的現實中掙扎著。在這裡,政治指涉,對過去的鄉愁,還有全球化時代的壓力頻頻浮現。

 

 Katarzyna Kozyra. Cheerleader. 2006. Single-channel video, 4’30”.

 

Momentum Art 展出六件影像作品,在入口處迎接觀眾的是Katarzyna Kozyra的MTV作品《拉拉隊》Cheerleader (2006, video),藝術家本人在裡面扮演拉拉隊隊長,她站在一體育館的男士更衣間中擺出各種加油姿勢,這個場景實際上是在華沙的 Zachęta 國家藝廊中佈置的,影片中的男男女女,全裸或半裸,或唱或跳,高潮是一跨性別人士驟然登場,他/她對興奮的人群的漠然態度讓我們重新思考男性以及女性的本質; Sasha Pirogova 的錄像《排隊》Queue (2014) 鏡頭捕捉一群排隊的人,比起呆立不動地等待,他們正與特定物件與彼此的身體頻繁互動著,將排隊這原本象徵共產主義的經濟官僚系統的無聊事變成一件有趣的玩意; Polina Kantis 的影像作品《慶祝》Celebration (2014) 與其作品標題相反,一點也不熱鬧,一對對的男士在一灰暗的房間裡安靜緩慢地跳著社交舞,沒有興奮,只有軍隊一樣的灰冷色調,人人面無表情,也全然沒有互動,像是在完成一件例行公事。 這些錄像作品的共通處是創造了一種戲劇舞台般的空間,以及沒有目標的荒誕感 。

 

 

Polina Kantis. Celebration. 2014. Single-channel video.

 

Balagan!!! , Installation shot, Max-Liebermann Haus. In the middle is Vladislav Mamyshev-Monroe’s Russian Questions/ Russian Fairy Tale (1997).

Max-Liebermann Haus 是一白盒子空間,特別適合展示攝影, 繪畫以及雕塑作品, 這個展間幾乎是對最近過世的藝術奇才 Vladislav Mamyshev-Monroe 的致敬,Mamyshev-Monroe是前蘇聯錄像藝術的先鋒,同性戀運動的維權者, 這裡容納了他約三十件行為攝影還有繪畫作品: 包括一系列將蘇聯的八人集團中的男性成員作女裝扮的肖像攝影,一張好似中世紀僧侶的普丁的油畫畫像,還有一些藝術家本人將自己打扮成變裝僻的行為攝影,背景像是馬戲團一樣非常童話 。Krištof Kintera的聲音機械裝置 《壞消息》Bad News (2011) 包括一牛頭鼠尾的無臉怪物,它間歇地擊鼓干涉收音機播放的新聞。

 

Vladislav Mamyshev-Monroe. Fairy. 2004. Oil and charcoal on canvas.  

 

Vladislav Mamyshev-Monroe. To the Old Boys (Portraits of Members of the Politburo). 1998.

 

Balagan!!! , Installation shot, Max-Liebermann Haus. In the middle are Vladislav Mamyshev-Monroe’s Monroe (1995/2004) and Marilyn Monroe (2005).

 

 

Krištof Kintera. Bad News. 2011.

 

Kintera另一個機械裝置《緊張的樹》Nervous Trees (2013) 也在Kühlhaus am Gleisdreieck 展示,它有一些全球化的指涉,兩尊枯樹頂著地球, 與希羅神話裡的Atlas相比,它們頂著球的樣子不斷顫動,好像把世界放在一危險的境地; 這個作品旁邊掛的是兩人團體Blue Noses受爭議的攝影作品《憐憫的時代》Era of Mercy (2007) ,畫面上兩個青年男性身穿俄國警察制服正在接吻,這個親密而怪誕的圖像據說宣告了冷戰的結束。Sasha Forlova 形式上極具性暗示的淺藍色雕塑《愛情機器》 Lyubolet (2008) 在底層展出,那也是她其他行為表演的地點,在《為何不》Why Not (2015) 當中,七個男女如遊魂般繞室,一邊唱著鬼魅般的音階,一邊表演愛,恨,玩世不恭等種種情緒。這個五層樓的展間廣闊,黑暗,神秘,冷酷的氣氛給予這些由錄像以及行為藝術呈現的,非常政治性但又超現實的戲劇完美的呈現空間。

 

 

Krištof Kintera. Nervous Trees. 2013.

 

 Blue Nose. Era of Mercy. 2007.

 

Sasha Forlova. Lyubolet. 2008.

 

這個展覽的選件呈現出balagan 文化的多樣性,同時在多樣性中作品之間並無違和感。當我最先走進這個展覽時,其實曾經擔心它拘泥於一種太熟悉的(甚至陳舊的)冷戰下的前衛藝術思維,因為整個展覽灰暗的基調,某些作品的大型尺度, 還有重複的某些母題及肖像(例如前蘇聯的政治人物,流行文化等)。然而在我看完以後,我發現這些圖像其實很聰明,Monroe那嘉年華般的個人肖像其實呈現的是藝術家自己的個人掙扎; Blue Nose 的卡通用一種世俗以及直接的方式嘲諷現今世界列強的領導者,但這種方式是公平的,如果將它聯繫上今天國際新聞裡的各種悲劇; 大部份的錄像作品看起來似乎都只是有關蘇聯的政治,但是他們更深一層的含義是更廣的全人類的生活狀況。

參照策展人的論述,前蘇聯人民心靈中的牆還未倒下可能預示一種持續的社會主義革命,然而我們是否該質疑Balagan背後的邏輯——難道前蘇聯不管在過去或者現在都能被視為一文化整體嗎?我認為,這些藝術家其實有意與這個概念對抗,因為他們已經透過作品以相抵觸的品質以及多元的隱喻作為回應,在這個層面上已經超越了一個展覽的論述所能總結。

Balagan!!!前蘇聯及其他神祕地方的當代藝術 由David Elliott策展,展期至2015年12月23日。


 

 

封面圖: Krisztanagy (Tereskova). Victor Orbán. 2014-15. Acrylic, print, and sprangle on Canvas. 35×60 cm (series of twenty)

 

Tags:

Subscribe my Newsletter for Daily Inspirations from Design & Art. Let's stay updated!

@2025 – SCREE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