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反叛 

紐約新美術館 — Pipilotti Rist “Pixel Forest”

2 views

Pipilotti Rist在新美術館(New Museum)的展覽 Pixel Forest於2016年 10 月 26日開幕, 作為這位瑞士藝術家在美國第一個主要的回顧展, Pixel Forest展示了藝術家自 1980年代起三十年來創作的一系列影像作品,通過早期的單屛影像到與展覽空間相融合的近期投影裝置,這次展覽為觀眾呈現了藝術家在繼續探討女性話題的同時,又如何運用光影技術來深化其對身體、女性以及女性意識這些話題的表達。營造出一種夢境之感,藝術家以其柔和柔軟的情緒及親密的方式引導著觀眾進入著其構建的空間及敘事中。

本次展覽從藝術家1997年的作品Nothing – 一個泡泡機開始。

Pipilotti Rist. Nothing, machine for soap bubbles and white fog, 2011. Photo: Rui Tang.

充滿著未來主義感的銀色長方體在在美術館入口處不間斷的噴出霧色的肥皂泡泡。正如作品標題所暗指,噴出的泡泡短暫漂浮在美術館中又很快消失,化為烏有。這種夢幻且略帶少女氣質的作品只是整個夢境般的展覽的開始。進入二樓的展廳,首先展出的是藝術家經典的影像作品Ever is Over All (1997) 。

Pipilotti Rist. Ever Is Over All,two-channel video and sound installation, color; 4:07; dimensions variable, 1997. Sound by Anders Guggisberg and Rist. Photo: Rui Tang.

作品中一位拿著一支長莖花朵的女人歡快愉悅地走在停滿車輛旁的人行道上,在一位路過的女警官的興許下,影像中的女人以手中的花接二連三地砸碎了停在一側的車輛玻璃。女主人公臉上洋溢的喜悅、她天藍色的飄逸的裙擺、以及跳躍靈動的步伐皆使影像中這個形像散發出一種天真無忌而又輕松歡愉的氣質,甚至這位主人公極具攻擊性的破壞行為也被完全被浪漫化甚至“合法化”。花朵這一常被賦予以美的概念,也常被用來比喻女性氣質 (femininity) 的意像在Ever is Over All 這件作品中被完全顛覆,化身成為女主人公打破規則並逾越禁忌的 “共謀”(accomplice)。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將作品中的女性形像置於在一種充滿著女性氣質 (femininity) 的設定下,卻表達並讚許著其傳統意義下的反面 – 攻擊的、無所忌諱的、自我的、甚至是暴力的一面。女性氣質在這件作品中不再訴諸著傳統意義下的美麗、溫柔、感性、理解等含義,而是被藝術家重新演變為一種富有對抗性、不穩定性、以及一種棱有角的尖銳感。盡管挑戰著傳統概念下對女性氣質的認同,藝術家在Ever is Over All 這件作品中卻並沒有以任何激烈的方式體現,反而通過一種溫和而愉悅的 – 看似富有女性氣質的角度來呈現,這樣矛盾的甚至說有意的浪漫化美好化的表達復雜了Pixel Forest這個“看起來美好”的展覽。

Installation view. Includes single-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s. Installation photo: Maris Hutchinson / EPW Studio, courtesy New Museum.

Installation view.  Installation photo: Maris Hutchinson / EPW Studio, courtesy New Museum.

藝術家如此的表達在這次展覽中也不僅借其豐富的展現手法,例如采用萬花筒般的光影、選用柔和柔軟的材料、也通過其對家庭生活題材的關注而層層深化。位於美術館第二層展廳裡的Vorstadthirn (Suburb Brain) (2011) ,是一個集投影、模型和影像為一體的微型郊區住宅。

Pipilotti Rist.Vorstadthirn (Suburb Brain),3 projections onto a miniaturised model of a suburb residential area, various objects, with sound, 2011.Photo: Rui Tang

在模型背後的牆面上,藝術家的一段獨白講述著她對感情生活、生養孩子、以及尋找愛情的理解及提問, 其中不乏藝術家對看似美滿的家庭生活的質疑和憂慮的情緒。在模擬的傍晚暮色光影下,家庭晚餐也在這座模擬住宅裡開始上演。通過在模擬住宅牆面上的一個小型投影,觀眾看到的是孩子們圍坐在餐桌面前的情景,在看似溫馨且融洽的氛圍裡,母親為孩子們准備的晚餐餐盤裡著起了火,孩子的父親面對著著火的餐盤顯露出應允的神色,彷彿眼前的火光才是溫馨晚餐和家庭生活的常態。柔和的粉色、橘色、黃色的光搖搖曳曳地照亮著這個晚餐時分的家庭住宅,投射在牆面上的樹影更增添了郊區寧靜的氣氛。在這樣的情境下,孩子盤中的火對應著藝術家在其自述影像中的懷疑與不安,這種人造的安靜而祥和的氣氛中,郊區家庭裡平靜地上演著危機。這一作品再一次體現了Pipilotti是如何將表像與真實以幻境之美不漏聲色的融為一體,以表像的美好來突出現實與幻境的間的不調和感並更進一步激化矛盾。透過Vorstadthirn (Suburb Brain) 這件作品,藝術家表達了她通過一個女人、妻子、以及母親的角度對家庭生活以及女性角色的質疑以及批判式的重新解讀。

Installation view.  Installation photo: Maris Hutchinson / EPW Studio, courtesy New Museum.

除了營造一種表象的寧靜,藝術家還在這次展覽中表達著一種柔和的情緒及親密感,這在四樓展出的 4th Floor to Mildness (2016)有著充分體現。 邀請觀眾躺在懸掛在天花板上的花朵般的銀幕下的床上,愜意觀看藝術家浸入水中的身體和幾近變形的臉。

Pipilotti Rist. 4th Floor to Mildness, video and sound installation, single and double beds with pillows and covers, 201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Hauser & Wirth, and Luhring Augustine, and New Museum. Photo: Maris Hutchinson/EPW Studio.

影像中所表達的奇怪之感被作品裡優美的背景樂所加劇:其中的女聲唱著“When I was a child/I threw with dung as I fought/As a child/I killed all thugs /(當我還是個孩子/我打架時用糞便攻擊/當我還是個孩子/我殺死所有的惡棍)。Pipilotti Rist在Pixel Forest中營造了一系列光影交錯的美輪美奐,在被溫柔地邀請進入這愉悅的情景後,作為觀眾的我們卻發現其實展覽美好的表面下更暗湧著的是一種溫柔表達的反叛。

Installation view.  Installation photo: Maris Hutchinson / EPW Studio, courtesy New Museum.

Tags:

Subscribe my Newsletter for Daily Inspirations from Design & Art. Let's stay updated!

@2025 – SCREE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