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亞·克雷斯波 2016 的作品《生命中的一天》是由 Rhizome 與紐約新美術館共同呈現。作為第一眼:線上新藝術項目的一部分,這個作品可以在 Rhizome 的網站上瀏覽。
由安瑞亞·克雷斯波創作的動畫《生命中的一天》是由一對連體雙胞胎姊妹辛西亞與席琳的生活開始。這對姊妹有件事情要去完成,但是仍舊願意花一些時間享受他們最喜愛的事物,開車、散步,而且對來訪的觀眾丟出一連串的解釋、問題與模糊不清的暗示。她們的工作很神秘,而且對觀眾的理解相當重視。「你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吧?你看起來有點跟不上我們。」她們說著,然後接著問「有些線索了嗎?」辛西亞與席琳的造型使用克雷斯波偏愛的 DeviantArt 風格:掃瞄成電子格式的細黑邊線、柔和的陰影、塗抹工具模仿頭髮的質感就像是用手指塗擦炭筆而成。
這對連體姊妹曾經出現在克雷斯波的作品,(最近的一次是在 DIS 平台上的 sis: parabiosis on DIS ),不過使用了不同的身體。表面上她們是生存在一個自閉症宿主的腦海中,不過辛西亞與席琳實則轉世到別的地方。她們在網路上有所謂的家,也許是在一個角色扮演論壇,也許是在一個 DeviantArt 藝術博覽會,而經由數據中心的線路物質性的交換就像訊息在他們宿主的神經元交換一樣。辛西亞與席琳不是宿主的代表,也不代表你。她們沒有父母,就像她們所說的:「我們或許是被偷換的孩子,但我們不是替身。」
克雷斯波的創作是一個世界觀的創造。由精神上的現實隱喻開始,對象腦中的化學反應模式像是一個拓樸學問題一樣被轉化成草地、天空、以及另一世界中的物理與時空。大腦成了一個遊戲的場所。在錄像中,白色的化學物質在被移轉至試管時發生了一些意外,因而觸發了意識的狂喜般地喪失;同時螢幕轉黑,直到上面出現了閃爍晃動的文字拼寫出重置。隨後雙胞胎將由網子包覆的貨箱輸送到飛機的貨艙裡,“在意識的攫取之下”,而一陣雜訊中內容物出現了:一個模糊的論壇部分截圖。雙胞胎在玩著記憶遊戲,堆疊起來的骨牌中將在宿主的腦中倒下。
但是這個隱喻並不是一個結束:這個新的世界抗拒與他原本世界類比的連結,同時想要自訂規則的權力。宿主變成了辛西亞與席琳的一天的一部分,沒有辦法決定什麼會發生,辛西亞與席琳也沒有辦法像是表演腹語術地告訴宿主什麼即將發生。因此這個隱喻變得陌生,像是離家過久後的返家,聞起來不怎麼熟悉的味道。克雷斯波巧妙地使用音效創造出這種氛圍。充滿層次的環境音效從背景滲透進來 — 直升機、雨水聲、撥弄車鑰匙的聲音、引擎聲。這些聲音在熟悉的城市聲音中顯得尖銳且自成一格地孤立。聲音變成唯一與雙胞胎聽到不一樣的東西。
若是說克雷斯波的作品嘗試反駁佛洛伊德的學說,那似乎太過重視這個理論在作品中的角色。因為佛洛伊德所說兩個性別的分裂是自我的先決條件在克雷斯波作品中不見任何蹤跡。相反地,藝術家認為多個聲音交織而成的自我認知,特別是更不熟悉的那一面,才是大部分人們開始認識自我的開始。在克雷斯波的手中,這個看起來永遠不完整的項目正巧說明了每個零碎的部分,包含人類與其他生物。這個分裂的主體恰巧是佛洛伊德理論與後現代主義的永恆主題,而連體雙胞胎辛西亞與席琳只符合了描述的名稱。她們的名字像是一個雙關語,但是她們的身體和心智卻混合出一個全新的整體。
辛西亞與席琳堅持她們並非替身,也一直要求觀眾去解讀她們是誰和發生了什麼事。一開始,謎團的答案像是這對雙胞胎代表的是宿主的某一面。但是這卻與雙胞胎所說的相反,不要認為她們是一個整體的縮寫。辛西亞與席琳並非是宿主的自閉、回憶、神經元或是情慾。她們不屬於宿主,她們在隱喻之外行動。儘管他們之間的關係值得猜測,但他們絕對不是一個附屬的財產,一個可以宣稱擁有權活在胃裡的細菌。《生命中的一天》並不將某種神經的突變個人化,而是將一個整體中的元件個人化:組成我們的元件也有自己的代理人,當宿主說話時,你將不會只聽到一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