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文化的一種嗎?

培養身份認同的行為項目

這個系列將在ACAW活動期間在紐約不同地點舉行,探討文化構成的科技元素: 我們好奇文化形成的方式是否可以類比iPhone製造的過程——亦即它可以被歸納,複製,甚至出口?哲學家 Gilbert Simondon曾將科技及文化的不同歸納簡化為閉鎖的及開放的控制系統,這個觀點就像一把開啓文化內涵的鎖匙。

何恩懷的行為演說探討他過去幾年在亞裔美國家庭中觀察到的家長教育方式。 I’m Making A Boy Band 是一個依循韓國偶像團體模式在紐約創立的六人男子團體,他們將表演第一支單曲,隨後現場會開放討論「文化出口」的議題。宋拓即將放映並且討論他的行為藝術記錄影片,他的行為作品往往反轉日常生活的行政策略: 選美,人口普查,學校考試——並且總在拉扯官方的限度但不踰越它。

• 

何恩懷
以聖人約瑟夫為楷模: 談藝術中的父權制及家長身份
將在ACAW的主場活動 Field Meeting Take 3 呈現

Bora Kim ( 김보라 ), Karin Kuroda (黒田果林), Samantha Y. Shao (邵容謙) 以及EXP六人男子團體
I’m Making a Boy Band (IMMABB)
地點: CP Projects Space at SVA’s MA Curatorial Practice, 132 W 21st St, 10th Floor, New York
時間: November 6th, 7 – 9 pm

宋拓
《So, you’re a big deal?》
地點: Chinese American Arts Council, 456 Broadway, 3rd Floor, New York
時間: November 8, 6:30 – 8 pm

Song Ta, how to draw a cow, video performance, 2013

Song Ta, How to Draw a Cow, video performance, 2013

何恩懷目前正在籌備2016年5月1號將於紐約 Present Company開幕的個展,他過去在以下國際藝術空間辦過個展: Fjord Gallery, PA; Y Gallery, NY; Forever & Today, NY; Winkelman Gallery, NY; Galeria EDS, Mexico City。他參加過的雙年展包括韓國仁川雙年展(2009),北京雙年展 (2008),釜山雙年展(2008); 也為 Des Moines Art Center; Fisher Press; the Delawar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做過項目。他在羅德島設計學院以及維吉尼亞州立聯邦大學教書。

I’m Making a Boy Band (IMMABB) 的成員包括Bora Kim ( 김보라 ), Karin Kuroda (黒田果林), 以及Samantha Y. Shao (邵容謙)。Bora Kim 是來自韓國首爾的跨領域藝術家以及社會學家,邵容謙是來自台灣的項目經理及策展人,黒田果林是現居紐約的研究者和藝術家。他們合作創立了EXP這個男子團體,宗旨是透過組團來觀察全球化媒體之下的奇觀,文化挪用,還有對性別身份的演示。I’m Making a Boy Band曾在以下美術館與藝術空間表演過:  Fisher Landau Center for Art, The Jewish Museum ,及Judith Charles Gallery, NY。他們的網站上有作品的詳細信息。 www.immakingaboyband.com

宋拓,中國藝術家,1988年出生於雷州,2010年畢業於廣州美院,目前在廣州生活與工作。他的作品常表現日常生活與行政體制糾纏的一面, 並且以既透明又不透明的運作方式來測試機構及商業藝術之間的界限。宋拓參加過的國際群展包括香港Para/Site藝術空間的 《土尾世界 - 抵抗的轉喻和中華國家想像》 ;  柏林MOMENTUM藝術空間的 Creating For The Future: Thinking About The Unthinkable。 他最近在北京公社辦過個展《宋拓: 最可爱的人(2014) 。他目前受亞洲文化協會獎助在紐約作藝術項目。

標籤:

Subscribe my Newsletter for Daily Inspirations from Design & Art. Let's stay updated!

@2025 – SCREE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