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生存之道 — 三城放映

2016 秋季企劃

我們將在八月十三號於北京,柏林及紐約這三個藝術城市舉辦放映馬拉松「藝術家的生存之道」,由SCREEN 介面,I: project space,Artnet,Loris等共同組織,敬請期待!

還記得在1966年的十月十三日以及二十四日, Marta Minujin, Allan Kaprow 以及  Wolf Vostell 共同完成的國際項目「三個城市的偶發藝術 (Three Counties Happening」嗎?這個項目在紐約,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同時進行,由於這種即時性,每個藝術家都成為其他藝術家行為作品的一部分: 他們有些活動同時進行,某些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電視頻道El Trece放送,每個偶發藝術的場景都被拍下照片寄到柏林一家畫廊展出。其中,尤以 Minujin 的作品《同時發生》Simultaneidad en Simultaneidad 最直接地回應科技革命,這個作品使用的技術包括電視,無線電,電話,以及電報。五十年後的今天,如同Minujin預言的,科技已經滲透了我們的生活。為了慶祝後數位時代對藝術實踐的影響,我們組織了一場在北京,柏林,紐約同一天發生的放映接力活動,受邀參加的藝術家都居住和工作在這三個城市。

科技以及網路深深地改變了「藝術工作室」的實踐,將它延伸到社交網路。當超級藝術巨星的公司化經營以及工廠化的工作室不再鮮見,年輕的藝術家開始展開比較流動的工作型態。既使如此,藝術首都如北京,柏林,紐約等的的經濟,社會,文化狀態仍然持續影響著藝術家的工作狀況。

各種對於文化的臆測造就了公眾對藝術工作的想像: Michael Smith 和 Joshua White 創造的角色 「Mike Smith」 在 Open House Reel 影片中推銷他在紐約蘇荷區的工作室,這個賣掉工作室的行為實際上也象徵了賣出他過去二十年的生活以及藝術創作; 非裔美國藝術家Kenya (Robinson) 隨身帶著一個白人男子小雕像,並且經常將她們的活動照片更新到instagram上; 彭致穎身著運動服,在一德國超市的結帳櫃檯的自動輸送帶上面慢跑著,望著他的是一位德國中年女收銀員; Jaakko Pallasvuo 冷漠地述說著他在工作室裡創作數位繪畫的故事; 譚天設計的行為訪談誇張的描述一般人對藝術家的期待; 林科邀請我們去他的工作室欣賞他的電腦譜出的抒情曲,這個樂曲是由點擊電腦硬盤,USB攜帶碟,還有鍵盤發出的聲音合奏,透過一個程式來譜的曲子; Katy Roseland 創作的錄像呈現了藝術創作的一核心部分: 在網路平台分享檔案,特別是在中國的互聯網。以上這些半自傳式的影像作品都以諷刺並且直接的方式回應在地的經濟狀態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藝術家名單: Michael Smith (紐約), Joshua White (紐約), Kenya (Robinson)  (紐約), 王拓 (紐約), 林子桓 (紐約), 彭致穎 (柏林), Jaakko Pallasvuo (柏林), Manuela Johanna Covini (柏林), Brita Thie (柏林), 林科 (北京), 譚天 (北京), Katy Roseland (北京)。

策展人: 李雨潔,許大衛,徐詩雨,Anna-Viktoria Eschbach,Antonie Angerer,

Nina Wiesnagrotzki, 策展助理 Zhixuan Li

本活動免費入場。

節目單

北京 I: project space  [GMT+8]

August 13, 6 pm

Michael Smith 和 Joshua White (紐約) / Open House Reel, 62   

Kenya (Robinson) (紐約), White Man in My Pocket 0:40  WHITEMANTALKING: a stream-of-consciousness manifesto, 6:57  

王拓 (紐約)/ La Boheme, 9   

林子桓 (紐約)/ Rubber Duck, 7:15    

彭致穎 (柏林) / The Jog, 3:37   

Jaakko Pallasvuo (柏林)/ Nu Painting, 5:58     

Manuela Johanna Covini (柏林)/ Mental Metropolis: Chapter 1, 5

Brita Thie (柏林)/ TRANSLANTICS – EPISODE 1/6: PORES OF PERCEPTION. 15:03 and 2/6 AWKAWARDS

 

柏林 Loris [GMT+2]

August 13, 6:30 pm

Michael Smith 和 Joshua White (紐約) / Open House Reel, 62   

Kenya (Robinson) (紐約), White Man in My Pocket 0:40

WHITEMANTALKING: a stream-of-consciousness manifesto, 6:57

王拓 (紐約)/ La Boheme, 9   

林子桓 (紐約)/ Rubber Duck, 7:15    

林科 (北京)/ Lens from the E-World, 3:22

譚天 (北京)/ How to Do Interview, 22:46

Katy Roseland (北京)/ OLO is a code, 5

 

Artnet, New York [GMT-4]

August 13, 4 pm

彭致穎 (柏林) / The Jog, 3:37   

Jaakko Pallasvuo (柏林)/ Nu Painting, 5:58     

Manuela Johanna Covini (柏林)/ Mental Metropolis: Chapter 1, 5

Brita Thie (柏林)/ TRANSLANTICS – EPISODE 1/6: PORES OF PERCEPTION. 15:03 and 2/6 AWKAWARDS

林科 (北京)/ Lens from the E-World, 3:22

譚天 (北京)/ How to Do Interview, 22:46

Katy Roseland (北京)/ OLO is a code, 5

Image credit: Tzuhuan Lin, Rubber Duck © 2016 Tzuhuan Lin

標籤:

Subscribe my Newsletter for Daily Inspirations from Design & Art. Let's stay updated!

@2025 – SCREE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