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顏色是愛中國

2022 春季企劃

時間:如下表所示

地點:鳳甲美術館(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樓,近捷運奇岩站)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最為具象的視覺呈現往往透過我們如何在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展示自然而展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展示絕非一如大眾所預設,是普世與客觀的。當中挾帶了先入為主的假設,以及當時社會情境中存在的偏見。如同 Donna Haraway 在1984《泰迪熊父權政治》中提出的批判:自然其實是由社會實踐建構的技術。本系列放映/讀書會/工作坊活動圍繞著兩個科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恐龍展示更新展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化石廳於 1995年重新對外開放展示大量恐龍化石翻模;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生命科學廳在 2004 年更換為展示為電動恐龍。展示媒介技術不同的選擇,是否反映兩地科學知識閱讀路徑與闡釋差異?人與非人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透過不同的展示媒介與政治社會經濟的網路展示出來?我們又該如何在超越人類生存尺度的深度時間(deep time)下,如何思考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解殖?本系列活動希望藉由幾個重要的女性主義文本閱讀、影片放映與工作坊,一起緩慢地閱讀、關照、闡聯恐龍(展示)的意義。

時間與場次

本系列活動共分五場,詳細時間與場次如上表,於鳳甲美術館進行。第一場為對外開放,因防疫需求仍須事先報名,限額50名。報名確認後會於三天內收到確認信。當日開放現場候補。

第一場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w1EA6SAmPxV3qkAt6

第二場至第五場為確保品質,採報名制,限額15名。需繳交保證金1000元,全勤者可於最後一場領回保證金。請填寫完表單後,於三日內匯款。

戶名:介面媒體藝術有限公司

帳號:822 中國信託 226540028986

報名成功者將於匯款日後三日內收到確認信。讀書會場次,請確實閱讀和參與討論。

第二至五場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5DTmiRZi5T23vjo19

主辦單位|鳳甲美術館、介面媒體藝術有限公司
致謝|本計劃由文化部指導贊助
Banner Image Credit: Fabrizio Terranova, Still from Donna Haraway: Story Telling for Earthly Survival, 82’, 2016, Image Courtesy Icarus Films.

標籤:

Subscribe my Newsletter for Daily Inspirations from Design & Art. Let's stay updated!

@2025 – SCREE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