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創造活力通常不只在畫廊,藝博會,還有美術館出現,而是在私人場域,而且更常發生在「藝術作品」形成之前。甚至是在討價還價房租,開始或結束兼職,申請經費,調節預算,這些生活片段當中。
杜象曾為了降低工作賺錢的必要性,將他的食欲減到最低,以抽煙取代進食,今日的藝術家是怎麼生存的? 發明讓藝術創造變得「可能」的生活方式是今日藝術家最需認真面對的議題,因此藝術家如何獲得靈感是這個調查的主旨。
這個數位影像的對話系列是紐約的SCREEN以及北京的I: project space 合作的項目。我們對在北京,紐約,還有柏林生活的年輕藝術家進行了一個他們生存狀態的調查,他們用影像,鏈接等呈現他們的回應,這些調查結果會在SCREEN網站以及 I: project space的微信號播送 。這個訪談系列的高潮會是一個三個城市串聯的有關生存問題的放映活動。
關於組織者:
I: project space是一北京的國際藝術交流平台,也主持藝術家駐留項目。
SCREEN是成立於紐約的策展團隊,激發對媒體藝術的批判性觀點以及新的展覽方式。
訂閱我們的Facebook, Instagram,或者 Twitter 。
你現在在哪裡?
你跟誰一起共用這個地方?
你的錢都花在哪了?
談談你的致富計劃?
什麼事使你更有生產力?
當人們聽到你是位藝術家的反應是?
你從哪裡得到靈感?
你對藝術界的看法是?
哈敏德·賈紀的藝術橫跨許多類型,時常關注的是物種對於宗教系統的親合關係,不管是大的小的宗教,超自然現象,陰謀論,或者名人崇拜。
賈紀曾獲得的獎項有Arts Foundation Fellowship Award in Performance and Live Art。他在畫廊,藝術節,美術館還有替代空間都參加過展覽。群展包括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Spill藝術節的‘Do What Thou Wilt’; 倫敦泰德美術館的 Art Lifestyle & Globalization; 德國萊比錫Halle 14當代藝術中心的 Das Hybris-Projekt. Hochmut und Sisyphale Vergeblichkeit; 巴黎快活歌劇院以及柏林世界文化宮的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個展包括沃爾索爾的新藝廊的‘’In this strange house…’,還有巡迴英國的項目 Modes of Al-Ikseer。
賈紀現生活工作在德國柏林以及英國雪菲爾。
http://www.harminderjud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