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藝?沒問題!

與 aaajiao 的微信對談

1 views

與 aaajiao 的相遇是在去年五月紐約弗烈茲藝博會現場,當下交換了名片並約定好要做一篇採訪。後來有著十二小時時差的我們靠著微信上的一來一往產生了這篇訪問的素材。照理說,藉著科技的幫忙應該讓事情的進行更有效率,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篇訪問拖了接近半年才完成。可以說,加入人的因素後,必然的結果還是「不確定」。

Installation View at Frieze New York 2015. Photo by Shih-yu Hsu. Courtesy Shih-yu Hsu.


本名徐文愷的 aaajiao 出身自理工科,如同跟著網路一起成長的七年級生一樣,用一個 ID 代表自己的身份也成立過網路社群。因而轉入藝術創作的時候,aaajiao 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藝術家」這個身份的代號。在他的創作中,觀眾透過螢幕去欣賞天空中飄遊而過的雲朵,或是在人造石頭中去體驗大自然中流動狀態前的瞬間靜止,自然與非自然的界線似乎變得模糊。

 

徐詩雨(Shih-yu Hsu):選擇使用大家一般慣稱的「新媒體」作為你主要的創作媒介,除了自己本身的背景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嗎?經過這段時間的創作,對於使用計算機、科技這些媒介有什麼與一開始使用時不同的想法嗎?

aaajiao:一開始沒有太多的選擇,因為自己背景的關係,選擇所謂的「新媒體」是一種理所當。當然我的視角會跟非技術背景出身的可能會不太一樣,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也試著跟不同領域的人合作,不過我最熟悉跟運用最舒服的還是使用科技元素、軟體語言等媒介的媒體藝術。

而在最近的創作過程中,的確感受到與創作之初有很大的區別。我剛進入藝術圈時,正是互動藝術發展比較蓬勃的時期,但我也觀察到基於技巧或是基於技術點的作品,很容易被消費掉。現在我在意的是作品的持久性,會去思考怎麼樣把作品做的更有效、更長效、更經典。

 

SYH:在你早期的作品常常探討虛擬與現實、無限與有限的辯證,為什麼虛擬就代表無限呢?某種程度上是否代碼還是有一定的極限?

aaajiao:這麼說吧,我舉個例子。在電腦上,你可以透過修改系統時間,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創造出屬於一個過去的文件夾,也可以創造出一個屬於未來的文件夾。所以說,在電腦中的世界就有無限的可能性。代碼與編程對我來說是一個無限的狀態,雖然要遵守固定的邏輯,但是可以不停地去演變。真實與虛擬的界限是一直在改變的,所以有限跟無限也不是固定的狀態。

 

SYH:雖然有點過時,但能否請你談談來紐約參加弗里茲藝術博覽會的感想。就你個人感覺,紐約藝術圈的氛圍與國內有什麼不同?

aaajiao:2015 紐約弗烈茲藝博會是我第一個以個展形式在藝術博覽會展出項目。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現在這個時代資訊不對稱的情形已經大大的減少了,在藝博會發生的事情幾乎也都猜得出來。不過還是能感受到北美看待一個非他文化的態度還是與歐洲不大相同,歐洲的視角更開放,是一種更對等的交流。

aaajiao 的 2016 是一個忙碌的開始,在北京楊畫廊的個展《不確定》將展至二月底,而在德國 ZKM 的群展《全球控制與審查》將展出至五月底。在 2015 紐約弗烈茲藝術博覽會,aaajiao 透過中國傳統的針灸經脈圖、刺青與碎形理論,演繹出個人存在到宇宙形成的過程。而目前在《不確定》中展出的作品,更預言了一個「新人類」形態的存在。aaajiao 自己認為:「這種新人類他們更高效能、更有結構、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目標。而我們人類自我存在目前的狀態中帶有許多不確定性,因而產生了拒絕被信息化的反抗,而這是與這種新人類相反的特徵。這是我對未來的猜測與預言,來自於對互聯網的瞭解與日常生活中的體驗。」

因為在這個資訊高速流通的時代中,所謂的「新媒體」其實也變成了一種過時的代稱。我們越來越習慣接受碎片化的訊息與脫離脈絡的圖像,aaajiao 也不諱言這讓展覽的有效性變得更短,但相對地,視覺元素也變得更重要了。在《不確定》開展前,我透過微信跟他索取由此次展覽中作品發展出來的貼圖,時不時地用在我與朋友的對話裡。不文藝?沒問題!

gif developed by aajiao for Untitle

Where the title of this interview came from. 

Tags:

Subscribe my Newsletter for Daily Inspirations from Design & Art. Let's stay updated!

@2025 – SCREE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