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雅各布斯是早期開始收藏中國錄像的藏家之一,去年,紐約白盒子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個中國當代錄像藝術群展,作品皆來自於雅各布斯的收藏。從紀實攝影到藝術攝影,從收藏攝影到收藏錄像,雅各布斯對於自己的藝術眼光有些自負,但是確實,包括李明、孫遜、程然以及王欣等人,都是他從早期就持續關注與支持的藝術家。雅各布斯的收藏展也受邀至伊斯坦堡藝術博覽會Contemporary Istanbul 展出,除此之外,近期他更為了展覽製作了線上展示的網站。這次訪談中,邁克.雅各布斯分享了他的收藏經驗:從存放、展示到保存錄像的心得。
Michael Jacobs in conversation. Photo Credit: SCREEN
JC:告訴我們一些你的背景,以及你如何開始收藏的故事?
MJ:我是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的臨床助理教授。當年我還在紐約大學唸書時,除了科學方面,我修了許多藝術史的課程,包括現代藝術、亞洲藝術史、日本藝術史,唯獨沒有中國藝術史,因為沒有時間。課餘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在美術館、圖書館自己做些研究,我喜歡藝術因為是視覺的,我的大腦以視覺的方式運作,也是為什麼我成為了皮膚科醫師,因為這門學科也十分的視覺。
有一位我的病患是Life Magazine雜誌的攝影師,他退休了並且住在巴黎,與馬蒂斯、賈科梅蒂那群藝術家全是好友。有天,他邀我去巴黎…在之後的五年內我去了巴黎二十五次!我向他學習攝影並且一同去了所有的美術館,認識了所有的藝術家,三零、四零、五零與六零年代的,我從他身上學習到許多事物,不僅是攝影,還有藝術與生命。他的名字是Dmitri Kessel,在1995年九十三歲的時候與世長辭。
不久之後,我的另一位病患是惠特尼美術館的董事,因為看見了我掛在診所牆上的攝影,告訴我:「我們惠特尼有一個攝影委員會剛成立兩年,希望你能加入。」所以我去美術館面試了一次然後加入了委員會。因為紀實攝影與藝術攝影完全不同,有如學習一種全新的語言, 並且,1995年的時候還沒有許多當代藝術攝影的研究資料,所以我必須自己學習。我邊學邊漸漸開始收藏攝影,然後加入了康乃爾大學美術館的委員會、MoMA攝影委員會,然後洛杉磯的蓋蒂美術館(Getty Museum)。隨後也受邀加入Renaissance Society當代藝術委員會、芝加哥藝術學院美術館藝術與建築委員會等。漸漸的我越來越關注亞洲藝術,所以約六年前加入了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底下的當代藝術收藏委員會,然後是日本協會(Japan Society)。最近我首次加入了惠特尼美術館的繪畫與雕塑委員會。
JC:你都從哪裡認識新的藝術家?
MJ:我自己找到他們的。王欣、張培力幫了許多忙,然後從一位藝術家連到另一位藝術家,我自己研究,沒有藝術顧問或諮詢策展人。我從藝術家認識藝術家,我總是詢問誰是他們的朋友。
JC:你不參考藝術雜誌或是其他刊物?
MJ:當他們上了雜誌那已經不是新興藝術家了!
JC:你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
MJ:我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南高丁(Nan Goldin)的攝影。對我而言,在收藏攝影之後,(收藏)錄像是十分自然的,我可以辨認好的攝影,也可以辨認好的錄像,我自己也不明白(笑)。所以我開始看錄像,現在已有龐大的攝影收藏以及錄像收藏,最近正建立一個繪畫與雕塑的收藏。我的收藏次序是倒過來的。
JC: 在什麼機緣下開始接觸中國當代藝術?我們聽說來自一場意外?
MJ: 是的。有一位朋友邀請我。曾有一小段時間,我曾經是ICP展覽委員會的成員,一位我的朋友,他是董事,當時要與Christopher Phillips以及其他一些人去北京一周,在2010年。因為某些原因我的朋友臨時無法成行,因此最後一刻詢問我能否代替他的位置,一切都非常匆忙,我必須取消病患,診所的人幾乎要殺了我!無論如何,在沒有任何預期的情況下我還是去了,在那之前我從未去過中國,甚至沒有去過亞洲。第一次的旅行中我就開始拜訪藝術家的工作室了,當下立刻決定還要再回來。我完全的被震撼,作品的品質非常高,他們(藝術家)並沒有抄襲西方的藝術,而是創造他們自己的語彙。
我遇到王欣的故事也很瘋狂。在上海的時候我去了MoCA當代美術館一趟,那時展著一個十人年輕女藝術家的群展,我看了那個展覽, 裡面有攝影、繪畫等等,覺得十分有趣。我想要見展覽的策展人,可是不會說中文,所以走到櫃檯、又問了保全,但是他們都無法了解我的用意,終於在樓下有一個人能說點英文,我們到現在仍是朋友,她為我聯繫了策展人Jimmy Wang,Jimmy向我介紹了許多藝術家,並且說有一位藝術家住在芝加哥,我也住在芝加哥,因此回去後我聯繫了她,從此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我想要認識張培力還有許多其他優秀的藝術家,她為我安排,我們一起參訪了所有藝術家的工作室然後她成了我的翻譯。真的十分好玩,沒有她,我做不到到許多事情。這些藝術家從來沒遇過一個主動找上門的美國人,然後我們都成了朋友。目前我去過中國十二次了,從2010年到現在。
JC: 你仍然持續拜訪藝術家工作室?
MJ: 是的,我仍會關注錄像作品,還有越來越多年輕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非常有趣。李明,我是他第一個收藏家,在那之前也許他曾售出過一件作品吧。我會真正支持藝術家並且深度的收藏作品,而不是過去然後買一件而已。我購買了許多錄像,目前擁有八件李明的作品,如果喜歡一位藝術家,這就是我收藏的方式。有些藏家喜歡每個都收藏一件,我喜歡深入收藏我相信的藝術家而不是每個藝術家都收。這就是我收藏的哲學。
JC: 收藏一件作品之前,你是否會諮詢誰的意見?藝術顧問、策展人或是藝術家?
MJ: 沒有任何人。如果你咨詢別人,每人都會有自己的意見,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如此新的領域,我的意見與其他人的意見應該有相同的地位,我不覺得他人一定有更好的判斷。2010年,當我第一次見到李明與程然的時候,那是在杭州一個小咖啡館樓上,我們坐在外邊的一個小陽台,他們那時候還不會說英語,現在當然會了。突然之間李明開始哽咽而情緒激動,他後來才說,當藝術家是十分困難的事情,然後忽然有一個美國人從不知哪裡冒出來支持他的創作,他感覺與我有一種特殊的情誼。確實是這樣,我們直到今日仍然是很好的朋友。程然他最近去了一個駐地計劃,2015年的時候將要代表中國參加伊斯坦堡雙年展,李明在世界各處都有許多展覽安排,獲得許多注目,他們都發展得很好。對於藝術家而言,他們也許不會記得每一個人,但是一定記得第一個支持他的藏家,永遠是這樣的,美術館也是一樣,藝術家對於第一個願意給他們機會的美術館永遠有一種特殊的情誼。一切都十分美好,我為他們感到無比驕傲。
JC: 作為一個錄像作品的收藏家,你認為哪些原因讓其他收藏家卻步於這種藝術作品呢?讓他們裹足不前的原因是?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硬體汰換的問題,你如何應對呢?
MJ: 技術上而言,你只消一台電腦就可以觀看這些錄像作品了,沒有任何技術門檻。作品也有限量的版次,作品會存在某種形式的硬體中,無論是硬碟或是DVD、錄像帶,然後會附上作品保證書,由藝術家親自簽名,證明了智慧財產權的擁有者,表示你的所有權。 攝影也是如此,是有版次的,但是如果要展示於美術館,你總是需要徵得藝術家的同意。錄像的存放很容易,你可以儲存在一個鞋盒裡,你可以放在衣櫃裡,需要時翻出來就行,以我個人來說,我不會只把錄像保存在一個硬碟裡,因為科技日新月異,硬碟會壞掉,而且誰知道十年後的硬碟是什麼樣子呢。所有收藏錄像的人都必須跟上科技的腳步不斷升級,美術館也必須擔心這個問題。白南准是現代錄像之父,他的作品是錄影帶,如果你買了當時的作品,那是錄影帶與五零年代的電視機,你現在要如何展示呢?你要不需要還能使用的原本設備或是必須升級。所以我寧願將作品存放在不同界面裡,通常你必須與畫廊要求,然後支付額外的費用。我也會買DVD與硬碟自己升級。有許多影像公司、科技公司,但是原理都很簡單,你只要確定他們複製之後,品質至少相同或是更好。技術本身並不困難,創作這些作品才困難。有時候是多屏幕的作品,單頻道錄像、雙頻道,在展示的時候你需要同步不同的屏幕。這時候技術才開始有一點複雜,但也不能阻擋我。程然有一件作品是四屏幕的錄像,非常、非常美的一件作品。
JC:錄像作品的市場目前還非常小,二級市場例如拍賣也還未發展成形。你如何看待錄像作品的前景?
MJ: 我認為漸漸的,錄像終究會進入大的拍賣會,然後有一天,錄像也會有如繪畫與攝影,是當代藝術市場的一部份。攝影花了很長的時間才進入了市場,現在已經被認可為主流的一部份了。如果現在你說有一個錄像的專拍,人們會笑你。在診所裡,我有螢幕循環播放一些錄像作品,讓我的病患都可以欣賞這些錄像與攝影作品。
JC: 錄像作品輕易就能被複製,許多人將其視為對所有權的一種威脅?
MJ: 人們過去對於攝影也是這麼說。以錄像而言,你或許可以在vimeo上面看,但是和你在美術館裡看到完整呈現的感覺絕對不一樣。越來越多的美術館在建立錄像的收藏,惠特尼有一個專門研究錄像與媒體藝術的策展人Chrissie Iles,MoMA也有,錄像逐漸成為重要的藝術形式,因為藝術家不斷的創作錄像作品,所以美術館必須跟上時代。我不確定速度有多快,但也許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JC: 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收藏?
MJ: 我用一套電腦軟件,是市面上販售的軟件,有些美國的畫廊也有使用,讓我知道一切東西在哪裡,至少在電腦上看起來是這樣。
JC: 你的下一步是?你對於自己收藏的長期規劃?
MJ: 目前我與許多美術館保持聯繫,我不知道收藏未來會去哪裡,像DSL有一個非常優雅的收藏,他們建立了一個線上的虛擬美術館來展示他們的收藏的作品。有些人沒有把收藏放在網路上,但是我希望將更多的藏品能放到網路上與人們分享,也因為我的收藏現在不小了,想要讓人們認識收藏的樂趣。我也希望參與更多展覽,將收藏帶到世界不同的地方展示,也將許多作品贈送給美術館,包括惠特尼、MoMA、康乃爾大學的強森美術館(Johnson Museum)、達拉斯美術館、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學院美術館、蓋蒂美術館,大部分是攝影作品,讓藝術家進入到美術館的體系。我希望持續這麼做能讓藝術家為更多人所認識。
JC: 對於想開始收藏作品新手建議?
MJ: 你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覺,這很困難,但是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我不在乎一個收藏有多重要或是一個策展人有多少年的經驗,我不該用 “錯誤”這個詞,因為有時候藝術家決定不要創作了,他們決定這不是他們該做的事,尤其是年輕的藝術家。這關乎許多因素,藝術家必須有才華、得到支持、有創造力、不抄襲,然後持續不懈,無論時機好壞都要堅持,最後得到畫廊以及機構的支持與背書。這是一個過程並且十分艱難。這些年輕的中國藝術家,他們非常值得,幫助他們並且看著他們成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剛開始收藏的人往往容易依賴於別人的判斷,只要記著,沒有人的判斷是完美的,你必須學著信任自己。收藏錄像並不像收藏繪畫一樣昂貴,對於沒有太多錢的年輕藏家:去買好的錄像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