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德遜河谷的深山裡,一群高加索女子,僅著白色蕾絲內衣,或上身赤裸。她們或坐或站,捻取身旁的白色蜘蛛絲,徐徐編織,替彼此織出一件件的蕾絲衣裳。這是艾蜜莉·科安在紐約 Dimin Gallery 的個展主題:《Spider Silk》。[1] 她的作品多以野外群集的年輕赤裸女性為對象,這些女性像是在進行集會或某種儀式,讓人直覺地連想到現代版的女巫形象,其創作可以做為美國當代神秘主義應用的一例。
Emily Coan, Gathering Webs for Spider Silk, 2024, Oil on linen, 60 x 80 in, 152.4 x 203.2 cm. Photo courtesy of DIMIN.
科安出生於佛羅里達州,大學就讀佛羅里達大學雕塑系,畢業後雖然轉職為油畫創作者,但是據她描述,雕塑系的訓練讓她更能掌握平面繪畫裡的空間構圖與人形體態,有助於她在作品裡描繪女體以及背景森林的空間深度。
科安從小便有著很強的直覺。父母親曾開玩笑地說她身體裡其實住著一位內斂早熟的靈魂,而她也的確常為家人及好友提供人生建言。科安的母親曾經為一位占星師工作,這讓科安自小對占星即有很大的興趣,甚至曾經想過擔任一位職業的占星師。經過多年的學習與練習,如今她相當熟稔西洋占星學的知識體系,不僅在生活上,即便在創作時,都會參考星體的位置。例如 2022 年在製作《Spider Silk》時,科安選定夏至能量最高的時候,召集一群朋友到哈德遜河谷山裡進行儀式與畫面拍攝。拍攝地點就在科安自家附近,一個她總是能感受到充沛自然能量的小溪谷。
對科安來說,神秘學的實踐不僅是與大地的連結,也是與陰性的連繫。她自許為女巫,但她不從事魔法,或是說,女性神秘主義的創作就是她的魔法。在作畫前,她會先做例如 20 分鐘冥想的小小儀式,好讓她在創作時進入神遊(flow)狀態。這是為什麼她的畫作裡多以現代版本的女巫形象為主題,這不僅是因為神秘學與陰性本來就是相互通連、參照的關係,也是因為這個形象幾乎是她自己的理想型的投射。
然而除了女巫,科安的作品透露出更多美國白人女性與周圍人物互動的處境。一個值得注意的特色是,她作品裡的女性幾乎都是以「集體」的形象出現。即使是在早期的自畫像裡,科安用鏡子產生出複數的自我形象,更不用說後來作品描繪的女性們的集體聚會。我們或許可以將自畫像裡的鏡子視為藝術家建立自身認同時的他者凝視(在父權社會裡這個他者的位置通常由男性佔據),但是女巫的集會,背後隱藏的卻是更多的關於美國文化的線索。科安解釋,美國一直是強調個人主義的相互競爭的社會,有著近似於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叢林法則。她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即便作為女性,在青少年成長時期,少女們之間也常常相互競爭,甚至是互相投射敵意。科安厭倦了這種社會達爾文式的競爭文化,期盼一個女性們彼此更能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相互關懷的生活。這是為什麼她的作品反覆出現一群女性在大自然裡自在地一起生活、體驗、工作、玩耍的主題。她們彼此赤裸坦承、毫無保留、相互扶持。這樣的社會場景,是她理想的未來。
Emily Coan, The Spring, 2024, Oil on linen, 70 x 56 in, 177.8 x 142.2 cm. Photo courtesy of DIMIN.
也因此,《Spider Silk》展覽作品裡的裸體、蕾絲內衣,不僅僅暗示「性」的主題。除了代表女性彼此間的坦承相對與互相支持的意涵外,科安認為那更是表達一種「超感受」(hyper-sensationality)。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無拘束、與大自然的親密連結,以及深層的愉悅。這樣的愉悅可以與「性」無關,而這也正好說明了為什麼她的作品裡從未出現男性。科安曾在一篇訪談中敘述當自己嘗試表現自身性能量時,卻發現大多數的男性只將這一類型的女性物化為性的對象。[2] 換句話說,在主流的父權社會裡,女性的性能量時常以被物化的方式展現;而她的畫作便是面向大自然,在自然與神秘主義當中嘗試尋找另一種屬於女性自身愉悅的可能。如果畫作裡出現男性,那它將很不幸地變成另一件「性物件」,而上述的種種主題,包括女性間的彼此扶持的社群、與大自然與神秘性的連結,都將被抹去。
近年美國各類的文化作品裡不乏女巫的身影,例如《魔法奇兵》(Buffy the Vampire Slayer,1997)、《聖女魔咒》(Charmed,1998)、《莎賓娜的顫慄冒險》(Chilling Adventures of Sabrina,2018),以及漫威漫畫裡的緋紅女巫角色。這些以女性為主要角色的魔幻影集,也多致力於賦能於女性、翻轉其傳統形象。科安的創作必然受到此類文化作品的影響,並在這個源起於歐陸的古老神秘主義脈絡裡尋得共嗚。而她作品所反映的新自由主義式的個體競爭與叢林法則,以及其探討的美國女性在父權社會裡的困境,也同時突顯出族裔與文化在探討美國當代藝術裡的神秘主義應用時,是為極具分析效力的因子。–[SCR]
[1] https://www.dimin.nyc/exhibitions/15-emily-coan-spider-silk/press_release_text/
*此次專欄為台灣策展人朱峯誼 2024 年於紐約 ISCP 進行策展駐村時與當地藝術家與策展人的訪談整理。訪談對象包括其於 ISCP 認識的藝術家與策展人、以及與駐村研究主題「神秘主義在美國現當代藝術裡的應用」相關的藝術工作者。該駐村計畫為文化部「選送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補助支持。
標題圖片: Emily Coan, New Moon, Late Spring – Flaxen, 2022, oil on linen, 24×30 in. Photo courtesy of Monya Rowe Gallery.